發掘隱藏在台北市街角的古蹟!

台北市古蹟不只是廟宇和紅磚房,還有城門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築,而老台北的靈魂也正在呼喚著阿杯跟著【Google Map】慢慢走回歷史的軌跡!

台北市仍有許多值得保存的文化老建築被妥善照護著,因而成為台灣歷史重要的文化資產,有些也轉型成博物館、展演中心,變成市民放鬆舒壓、體驗慢活的好去處。這次慢慢走行程規畫要去三個點,就先搭捷運從●捷運北門站●出發,第一站先到位於●捷運北門站●附近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與博愛路交叉路口的《北門 承恩門》

北門承恩門.jpg

《北門 承恩門》門高2層,城樓採封閉形式建築,僅留兩側窗口作為偵察用,外牆以磚砌成,牆身直達屋頂,極為堅固;門洞是出入城門的唯一通道,門洞外側上方有門額題「承恩門」有「朝北承受皇恩」之意。過去在文化資產不被重視的年代,隨著交通建設使得這個處在交叉路口的城門,一度被北門高架橋的引道包圍而埋沒了身影,其中延平南路側引道還因為車輛轉彎的離心力,使引道橋面偏移,有損壞城門外牆之虞於是在1995年拆除,而後台北市政府又於2016年春節拆除整個北門高架橋,終於讓這個城門又得以重見天日。

其實在一個說大不大的城市中,分區徒步慢慢地走細細地看看自己居住的城市倒是挺不錯的。像是來到了北門,旁邊博愛路與開封街一帶曾經風光一時的相機街都可以順道走走,只是這一趟的計畫是要繼續往東走。

東門景福門.jpg

沿著忠孝西路往東走到中山北路右轉直直走就會抵達計畫的第二站《東門 景福門》,其實在抵達《東門 景福門》之前會經過台大醫院西址院區撇開看診不說,日治時期遺留的建築可看性頗高,留待日後貼文分享。

根據文獻《東門 景福門》當年在臺北城的5座城門中,東門是作工最為細緻的一座。由於《東門 景福門》是臺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因同時朝向臺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重任,極具國防的重要意義。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以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十分典雅。可惜後來被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城樓,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這個城門位於四條馬路的交會處,平日車水馬龍想要靜靜的駐足觀看其實很沒有fu,選擇假日車輛稀少時,才比較能夠好好的看看。

來!接著繼續走囉!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jpg

最後來到計畫路線的最後一站《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一座宛如城門的高聳鐘樓舊立於林森南路跟仁愛路口,如果有機會經過這裡很難不注意到它。鐘樓的建築深具特色,雖屬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但細部皆採循章法製作,屋頂為單簷式歇山,鋪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二樓內部懸吊一口大銅鐘,外部出挑平座欄杆,頗富空靈之韻味。一樓使用粗面石塊,闢拱門出入,有如城門。這原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至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其實對於很多文化資產,都有很多官方文獻可供閱覽。為什要慢慢走!除了在城市中可以免除停車困擾外,重點在於實地走訪親眼目睹舊建築的風采!特別在台灣各縣市,隨著文化資產意識抬頭,仍然還有不少不同風格的舊式建築被保存著!以這趟慢慢走路線來說,台北市中正區就還有蠻多日式建築群存在於巷弄間,如果是愛追“日”的朋友有機會不妨親自走走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杯 的頭像
    阿杯

    老爺慢慢走!

    阿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