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隱藏在台北市街角的古蹟!

台北市古蹟不只是廟宇和紅磚房,還有城門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築,而老台北的靈魂也正在呼喚著阿杯跟著【Google Map】慢慢走回歷史的軌跡!

台北市仍有許多值得保存的文化老建築被妥善照護著,因而成為台灣歷史重要的文化資產,有些也轉型成博物館、展演中心,變成市民放鬆舒壓、體驗慢活的好去處。這次慢慢走行程規畫要去三個點,就先搭捷運從●捷運北門站●出發,第一站先到位於●捷運北門站●附近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與博愛路交叉路口的《北門 承恩門》

文章標籤

阿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關渡橋1.jpg

阿杯慢慢走往哪兒走呢?今天走往位於基隆河岸的台北市北投區八仙里,計畫路線由新北市蘆洲區成蘆橋下的微風運河開始走經關渡橋到八仙里。為何要走來這裡瞧瞧呢?首先當然得要爬文一下看看當地的文史,但是“落落長”的制式文章總是乏味,就稍微寫寫地名由來就好囉。「八仙」地名的由來一說為此地過去由八個小聚落組成,居民以船隻為活動工具,故時人戲稱為「八仙過海」。而當地里長則稱下八仙地區有一塊貌似腳印的大石,此腳印相傳為呂洞賓留下,但這塊大石已於數十年前沉入河底。當地居民之間則有另一傳說:相傳過去觀音山與大屯山相互競賽高度,觀音山不幸敗戰,八仙聞訊前來相救,但他們才抵達八仙一帶時,觀音山就被大屯山推倒,貌似一尊倒臥的觀音。從上述地名的傳說即可發現下八仙地區與河流息息相關的特性。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來八仙里這個地方,只是走不同路線而已,以往都是騎機車到八仙里閒晃,這個里其實有著“台北最後的秘境”之稱,裡面有台北市僅存的漁村聚落及建築,但是也因為都市開發也有著另一個極為諷刺的名稱“台北都市邊緣人”的稱號。隨著雙北市的河岸整治有成,都市人口親水足跡也慢慢變多,老爺也開啟河岸慢慢走徒步旅行路線,今天不看內裡只看河岸喔!

苦楝1.jpg

文章標籤

阿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9268.jpg

頂著烈日出發去……

說到二重環狀自行車道以往都是騎著腳踏車快速的繞一圈,現在換個方式來體驗這個城市中,同時具備好幾種不同景觀的自行車道。阿杯慢慢走今天計畫從三重溪美越堤道,上自行車道分段走淡水河濱公園到微風運河段間的路段,首先從捷運徐匯中學站出發,沿著集賢路步行走往重陽橋的方向來到三重區的集賢環保公園,在這裡發現公園裡竟然有個大排,駐足觀看了一下想起原本是又黑又臭的大水溝的溪美大排,是赫赫有名的新北四大黑龍江之一,經過整治之後還算不錯,其中一項工法是將市區排放污水截流用生態淨化池的概念淨化後,再從溪美大排排放進入淡水河,這一段大排經過整治已經除去污名,變成一段可以垂釣的大排,平常都是開車從旁邊經過這裡,因為地勢的關係並不知道原來這裡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發表貼文前再走了一趟大排,拍下夜拍照做個晝夜的對比紀錄。

文章標籤

阿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